浅论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日期:2004/8/21 10:17:27 来源:本站 浏览量:1793
摘 要:本文从我党所处的世情、国情、党情等方面揭示了我党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这“四个一定要”从我党所处的世情、国情、党情等方面揭示了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从世情看,世界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化。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在上升,一些地区的冲突和争端时起时伏,世界还很不安宁。这些年来,局部战争连绵不断。科索沃战争、美国炸我驻南大使馆、美中飞机相撞、“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等等。可谓风险不断、挑战不断。面对如此变幻风云的世界,我们党该如何应对?很显然,不能固守也无法固守过去的外交模式,而只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二是社会主义进程曲折化。20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严重的挫折,这是世界大变化中的一个大曲折。就社会主义运动而言,在上个世纪近百年当中,先后发生了三次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第一次是在20世纪前50年,从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到40年时间里,先后在占世界人中三分之一的国度里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运动变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极大地震惊了整个世界。然而,社会发展的轨道从来都不是一条直线,事物的运动也不可能没有起伏。到了20世纪的后半期,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波动,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改弦易辙,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严重的挫折而再次震惊了世界。到了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获得了蓬勃发展,中国这20年的巨变,第三次震惊了世界。国外的评论如是说:中国仅用一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其他国家几代人的成就。上述胜利、受挫的原因何在?原因之一就是与时俱进则兴、不与时俱进则衰。世界上有些政党,在登上政治舞台的初始阶段,能够与时俱进,但是,随着执政日久,惰性慢慢地滋生起来,思想观念僵化,落后了时代的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淘汰。而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如一日,始终与时俱进,奋斗不息,从而使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历史向世人揭示了一个真理:只有始终与时俱进,才有出路和发展,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三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这是世界大变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进程远比我们过去所预想的要困难得多、复杂得多、曲折得多,遇到的挑战也严峻得多,如何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抢抓机遇呢?这就需要我们这个党与时俱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较量,其中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先导,这四种力量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这样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就给执政的共产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好,而且还要搞好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只有把三个文明都搞好,才能在综合国力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根据这样的变化了的国际环境,为了使我们党战胜世界大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能及时把住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党不仅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而且强调提出“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
二、从国情看,现代化建设面临四个新变化
一是社会阶层发生了新变化。当今中国的社会阶层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军人之外,还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些前所未有的现象和情况将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越来越普遍,对此,我们这个党为了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就不能固守过去的某些思想观念,而必须与时俱进,破除不合时宜的某些传统观念,纠正因这些传统观念而带来的不合时宜的某些做法。
二是我国经济体制和形态也在经历着两个重大的转变,即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这些重大的转变已经给还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和环境带来重大的改变,同时也会造成较大的差别,出现多方面的问题和压力。若不与时俱进,就无法顺利地实现两个转变和解决在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三是现代化建设面临五个多样化,即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和就业岗位日趋多样化。这五个多样化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党的建设、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这些新的课题只能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与时俱进的办法加以解决,否则别无出路。
四是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发生了新变化。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高瞻远瞩,为我们党和国家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一步、第二步已在上世纪末顺利实现。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建设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党肩负着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实现这样的目标,完成这样的任务则是难以想象的。
三、从党情变化看,我们党经过8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80多年来,我们党从领导革命变为领导建设和改革,从打江山变为坐江山;从领导计划经济变为领导市场经济;从召开一大时只有53名党员的小党、弱党、地下党变为拥有80年历史、6000多万党员、执政半个多世纪的老党、大党和长期执政的党;党的阶级基础在增强,群众基础在扩大;党的干部队伍经历了一次新的整体性新老交替;这支干部队伍在具有年龄轻、学历高、知识新、思维敏捷、干劲足等优势的同时,也存大“四个缺乏”的劣势:即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的深入了解、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群众工作锻炼、缺乏对复杂矛盾和工作局面的驾驭能力;我们党面临的执政和改革开放的两大考验和提高拒腐改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的两个历史课题都没有彻底解决好。面对这些变化了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往往感到“老办法不灵了”。这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如果我们不善于创新,都是老办法,老手段,那肯定是不能胜任的”(《论党的建设》第486页)。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任务以及我们党面临的新挑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勇于和善于不断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要以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和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生命源泉,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