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制度文件

关于贯彻落实《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

日期:2012/6/19 16:58:32     来源:本站    浏览量:1779

 鄂水利发[2012]4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水利(水电、水务)局,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单位):

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水利部印发了《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现结合湖北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水利建设历史与现实,就贯彻落实《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如下意见:

水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湖北水网密布、湖泊众多,长江、汉江两江交汇,贯穿东西,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要向水利强省迈进,必须再造湖北水利的魂与魄。水利魂魄就是水文化建设。为此,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贯彻落实好《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扎实推进湖北水文化建设;要坚持改革创新,深度挖掘湖北水文化的内涵,不断拓展水文化建设的领域;要大力推进民生水利发展,着力建设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积极推动湖北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湖北水利软实力和水利形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为湖北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先进文化支撑。

二、发展目标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切实提高湖北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水文化的高度自觉与自信,引导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切实提高全省水利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水利工作的文化品位,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加快发展水文化事业和水文化产业,提高水利事业的综合文化实力;切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湖北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水文化的各项功能,源源不断向湖北水利建设发展注入文化生命力,促进湖北由水利大省向水利强省转变。

三、重点任务

(一)努力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水文化建设中的灵魂作用,大力推进湖北水文化建设

要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水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在全行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引领水文化建设。

1、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以科学的治水理念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宏伟目标凝聚力量。广泛利用全省重点水利工程、水利风景区等各类水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开展水文化知识的普及与教育,使水文化传播与爱国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水情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3、坚持不懈地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全省水利行业注入新的思想活力和时代内涵。把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湖北水利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4、坚持不懈地以优秀水文化思想引领风尚。“十二五”期间,完成覆盖水利行业的职业道德体系建设,使全省水利职工的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民生水利的文化内涵

1、全面把握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本质特征和实践要求,注重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角度谋划水利发展。在全社会进行节水、爱水、护水、亲水教育,把水文化教育与培育公民树立良好职业道德观念结合起来,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社会公众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理解与支持。

2、深刻认识民生水利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容、时代特点和重点任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发展民生水利的科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引导民生水利沿着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满足社会迫切需求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民生水利的人本理念与人文关怀。

3、积极发挥水文化的功能,把治水实践中的新认识、新做法、新经验升华为文化层面的认知,不断深化对水利自身发展,水利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规律的认识,准确把握水利发展与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三)大力提升水工程与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1、要把文化元素融入到水利规划和工程设计中,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努力使每一处水利工程都成为独具风格的水利建筑艺术精品,成为展现先进施工工艺和现代管理水平的现代高科技载体和现代水工建筑艺术载体。重点建设一批既能体现兴利除害功能,又能反映湖北特有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富涵水文化元素的精品水利工程。

2、加大对现有水利工程建筑的时代背景、人文历史以及地方民风民俗的挖掘与整理,增加文化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丰富现有水利工程的文化环境和艺术美感。

3、要用现代景观水利的理念和现代公共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思路与手段去建设和改造水工程,实现水利与园林、治水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的有机结合,使每一处水利工程都能成为赏心悦目的好风景,成为人们陶冶性情的好去处,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要把水利风景区建设作为提升水工程及其水环境文化内涵和品位的示范工程。要更加注重水利功能与人文内涵的有机结合;注重水利科技知识的普及;注重提升景区质量,塑造精品景区;注重宣传和引导,提升景区社会影响力。把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传播水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四)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1、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大力开展水利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活动。开展水文化相关知识竟赛活动,举办水文化建设有奖知识问答,提高我省水利干部职工对水文化建设的认知与认同度;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影视、动漫等各种水利文学艺术形式的水文化活动。通过多种渠道,营造浓厚的水文化建设氛围。

2、实施水文化精品战略。要扶持原创性作品,着力打造一批代表湖北水利行业形象、具有湖北特色的水文化艺术精品;组织行业内外有抱负、有作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深入水利一线体验生活,努力创作一批将强烈时代精神、鲜明水利特色、感人艺术形象、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融为一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精品,繁荣水利文艺创作;出版一辑由我省水利战线作者采写出版反映湖北水利风貌的作品集;大力表彰获得省部级文学创作、水文化作品创作奖励的作者和表演者。

3、坚持开展每年一次的水文化工作专题研讨会,每两年一次的文学创作与水文化写作笔会或书法美术摄影培训班。

4、切实加大力度,建设一批水文化长廊。在地方古城区改造,积极打造环古城河并串联历史文化街区、以保护古城风貌和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的“文化水廊”;在湖泊之滨、水库岛屿或周围打造以“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为主的“中心水廊”;在重点江河堤段,结合堤防工程打造以弘扬“抗洪精神”为主题的“江滩公园”、“堤防公园”。

5、按照水利部制定的《水文化建设示范单位标准》,积极创建水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组织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十二五”期间,创建一批全国水利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

(五)大力开展水文化研究

1、围绕水与人类社会的诸多方面,包括水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的关系,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观念等方面,多角度、宽领域、全方位进行研究。

2、注重总结归纳人民群众在水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成果和经验。加强我国传统治水理念、治水方略、治水措施的研究,从中提炼科学的文化内核,为当代水利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3、深入研究水文化与相关水科学技术、水管理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提升水文化在水利工作中的内在功能,启发水利工作者的文化自觉。

4、深入研究能渗透到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之中的水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尽可能地发挥好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提高水工程的文化品位。   

5、要从水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上加以重点研究,从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关系上加以深入研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水旱灾害突发事件增多的严峻形势。

6、进一步对水文化研究对象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学术探讨和理论建设;对水文化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体系构成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力争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7、围绕水文化体系建设,分层次、分领域广泛开展水文化研究活动。深入开展水行业系统内各领域的水文化研究。如水文文化、水利规划设计文化、水利科研文化、水工程建设文化、水利工程管理文化、水利组织文化等专业领域的具体研究。

8、要组织对湖北水文化建设状况展开深入调研,以长江、汉江、东湖水文化研究为龙头,广泛开展江河、湖泊流域性水文化课题研究,有计划的组织开展江河、湖泊水文化论坛活动,多出有深度、有分量、对工作有借鉴作用的研究成果,并注重成果的转化应用,切实提高水文化研究工作的社会影响。

(六)积极开展湖北水利遗产资源调查,加强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1、深入挖掘湖北传统水文化遗产,摸清湖北传统水文化遗产的内容、种类和分布等情况,切实保护好各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水文化遗产。

2、采集整编湖北水利文献与档案,并借助科技手段实现网络共享,同时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科技价值。结合水利文献与现有研究成果,对我省现存水利遗产的分布进行梳理,按照水利遗产的类型,对其地点、数量、工程规模、所有权属、管理状况、利用现状和工程效益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建立湖北水利遗产数据库,根据国家级名录标准,开展水利遗产的认定工作。

3、对我省水利遗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其价值,探讨水利遗产的保护对策,编制并实施相应的保护与利用规划。同时,通过原址展示、陈列展览、实物复原、虚拟现实技术复原、科普著作和数字影视作品发行等技术手段,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

(七)加强水文化的教育、传播与交流

1、把水文化教育列入省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水文化”专业。组织编写水文化相关教材,培养水文化教育的师资力量。大力培养既掌握专业技能、又具有文化素养的新一代水利工作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水文化特色,营造水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2、在全省水利系统党政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以及广大水利职工中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水文化教育和培训,提高整个水利队伍的水文化自觉和自信意识,提高自觉运用水文化知识提升水行政管理能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自身业务水平。“十二五”期间,计划在全省培养100名水文化骨干。

3、开展水法规、国情、水情以及水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通过演讲比赛、专题讲座、书法、摄影展览形式,开展“六五普法、节水中国行、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推进水文化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水法规,逐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引导全社会建立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制度和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以及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意识。

4、把水利网站和期刊、场、馆等传播载体的建设列入水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水文化报刊、网站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有特色的水文化场、馆。重点培育湖北省水利厅门户网站、《湖北水利》杂志等宣传阵地。特别要重视互联网的传播功能,分层次建设不同特色的水文化网站,不断丰富网站内容。

5、积极参与国际水文化活动,加强世界先进治水思想、先进治水技术、先进管水经验交流,从中吸收先进的治水理念和文化思想,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6、要加大我省水文化对外的传播力度,提升我省水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推动湖北水文化面向未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八)大力推进水文化事业,积极培育水文化产业

1、面向基层,着力加强行业内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面广而全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水利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贯彻“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扶持和调动各方面力量,调动各种资源,发挥水利旅游、水利新闻出版、水利网站、水利会展、水利教育、水文化社团的作用,使水文化产业在培育中成长,在竞争中发展。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省各级水利部门要提高对加强水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担负起推进水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把水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水利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与水利工作一同部署推进。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水文化建设工作的主管部门,充实人员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我省水文化的繁荣发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水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形成水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构筑整体格局。充分调动行业内外水文化爱好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公众参与范围,借助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水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内外各社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加强与有关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各类媒体的联系沟通,发挥水文化建设整体效应。

(四)加大资金投入。鉴于水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公益性、长期性和软实力等特点和作用,为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持续进行,要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投入,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水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和发展基金,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社会资金用于水文化建设。

(五)加强人才培养。要高度重视培养和使用水文化建设人才,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要紧密结合水利工作实际和水文化建设需要,组织分层、分类教育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专业特长明显、结构合理的水文化建设团队,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水文化人才队伍。要为各类水文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把培育德艺双馨水文化人才和创作高品位水文化作品作为水文化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要大力表彰在水文化建设中业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在人文社科、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水文化工作者。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