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发表

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

日期:2009/3/20 16:16:29     来源:本站    浏览量:1848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008年会论文.陈思钰.徐哲.陈筱.(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系,430070)摘要:我国高职教育每年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人才,在技能型人才数量需求越来越大的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领悟“以人为本”的真正含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基本能力,促使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真正走出困境,驶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教育;综合职业素质;基本职业能力;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就发展思路和模式做出选择,以更好地促进发展。它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教育发展观是教育发展主体针对教育发展做出的价值整合与主体选择。不同教育发展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主体诉求,其发展观有显著差异。学者、政策制定人员和高校之间,教育选择上着眼点不同,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就会有明显差异。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发展观是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必需正视的现实问题”[1]。总的来说,发展应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为发展模式选择的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最终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国情、省情、校情等作为发展的客观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不同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按照这个培养目标,高职毕业生的求职定位主要是一线的技术性岗位。由此看来,高职教育是否成功最终取决学生就业情况。能否成功就业当仁不让应取决于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基本能力,下面就这两方面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

1   高职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目前的现状

1.1 文化素质
很多学生甚至家长对国家现行政策的认识还不够深刻。社会上对高职认识模糊,有的还认为是职高,其中不少人内心里就不愿就读,最后迫于形势又不得不读,家长也持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个别老师对高职学生也存在一些歧视。因此有些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情绪波动大,给管理上带来较大难度。少数学生学习无动力,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缺乏奋斗目标。实事求是地讲,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本科学生要相对薄弱很多,生源只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高毕业生,他们之间也存在相对的差距,有的基础课出现一部分人已经学过,另一部分人却从未接触,造成了老师上课进度的为难。加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历史不是很长,办学条件不是很好,与学生想象中的学校差距甚远。因此,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信心不足,精神委靡不振,学习缺乏动力。

1.2 价值观念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中国几千年奉行的义利观。随着改革开放,这种传统的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比如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一部分学生认为应当是“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在对待“奉献与索取”这一关系的问题上,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多奉献多索取,少奉献少索取,不奉献不索取”。认为再当今社会不可能存在“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人。这些现象表明,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已相当鲜明,与过去那种千篇一律的思维方式大不相同,有了创新意识;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中已经蔓延“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对集体献身精神乃至对工作的奉献精神有所减弱。受社会上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尺度渐渐向“功利化”偏移。

1.3 思想健康
    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 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最近的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存在心理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而对于高职学生这一隐患也尤为突出。部分学生存在许多不良的行为和不正确的思想,对老师的教导,职能部门的管理,持一种厌烦、逆反的心理。

2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及不足

2.1 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关于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较典型的如瑞士的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国内一些著名学者如夏祖浩认为大学生职业能力主要应当包括四个方面:从心理上表现出的自尊和成就动机、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而作为高职学生群体所具备的主要能力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是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2)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的重要指标。(3)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规划未来职业发展的历程,在充分考虑个人的智能、性格取向、价值以及助力、阻力等因素的前提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有效的管理,以期达到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

2.2 职业能力存在的不足
    不少学生认为学校的公共课程学习为不重要的辅课,形同虚设。一些大三年级学生坦言,政治等公共课通常是玩手机、看小说、打瞌睡者比比皆是。到了大三,学生都要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安排近一个学期完成的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或毕业设计,很多学生都不自己动脑思考,而是临时从各种学术杂志中或互联网上摘抄,甚至全文囫囵吞下。这种现象不仅在我们高职院校存在,很多本科院校也不容忽视。面对枯燥反复的专业课学习,部分大学生只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追求知识的单一性或专一性,认为只要有门特长,就可以走遍天下。

    用人单位表示目前大部分学生在言行上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往往在培训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学生在追求较高报酬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等付出和多一点奉献的思考,不安心工作,跳槽频繁,不辞而别的现象越来越多。

    从相关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达28.3%的企业认为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而另一项相关调查也显示44.1%的学生对于个人职业生涯不了解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个概念。[2]这表明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刻不容缓。

3   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基本职业能力的措施

3.1  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3.1.1文化素质教育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能为学生在政治思想的选择上奠定文化基础和审美情趣,有利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要根据本校实际和各专业特点,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教师在讲授各专业课化素质教育渗时,要有意识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其中,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潜移默化作用。要发挥校内各有关部门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文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去。如举行专题讲座、名著导读、学术报告、影视评论、艺术欣赏、文艺汇演、演讲朗诵、体育竞赛等;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并有机会参观人文景点等,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

3.1.2道德品质素质教育

    在道德品质素质方面,大学生受到了多年的教育,从整体上来讲他们的道德品质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近些年来西方的消极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这导致了有些大学生在这股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腐化堕落的泥沼,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帮助他们分清崇高与卑下,逐步提升人格,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心理素质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还很不足,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面对挫折失败的打击,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对事情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不断的发现自己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因为在这个方面自我这个主体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外,学校也应当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

3.1.3心理健康教育

    采取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其中心理上存在障碍的大约有10%以上,这个数字应该说是很高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是要靠学校的教育,我校已经开设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成立心理协会对大学生提供咨询,每个班级都设有心理专员。但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辅导员也起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也要求辅导员老师要深入同学当中去,真诚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另一方面要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使每个大学生学习必要的心理知识,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自我教育不仅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提升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自身所具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1)努力学好专业基本技能,强化各方面知识的做到知识全面化发展。目前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多,好多大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可是在其他方面就相对落后。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是必须兼顾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文理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一种历史感,它不仅有助于在专业领域内更有创造力,还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善于深思熟虑,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2)针对结合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实际,准确定位自己。对高职毕业生来说,求职定位关系到一个人今后一生的发展,因此一定要讲求前瞻性与务实性相结合。所谓前瞻性,就是对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珍惜每一个就业机会,先就业,再创业,为达成自己的事业目标不断积累个人阅历。但这种前瞻性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之上,也就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求职定位,冷静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要学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战胜生理惰性和人性弱点,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意识,端正就业心态。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树立“创业”意识趋向重要。在求职竞争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就业观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与发展。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一日三变。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还没有完全适应双向选择的人才就业市场,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大学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职生就业期望高,而就业自主能力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应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分阶段、多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全过程、多方位进行就业培训和指导。比如大一新生为职业启蒙期,应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为主,进行职业启蒙教育,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帮助学生从进入大学阶段一开始就确立人生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二为职业定向期,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全面拓展职业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特别是利用节假日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便进行职业定位,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三为职业冲刺期,要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心态调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除了学校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以外,辅导员可以通过了解将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掌握每位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动态,从而有助于在单位来校招聘时能够恰当地进行推荐,能够对自我职业生涯尚不能很好定位的同学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对找到工作的同学进行必要、合适的道德价值观教育和诚信教育,从而减轻毁约、违约的头疼现象,促进校企合作的长远有利的发展。

4 结束语
社会发展的节奏在不断加快,要想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大学生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只有具有了较高的职业基本能力,才能够不被这个竞争激烈社会所淘汰,时代呼唤新一代的大学生,祖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能力的大学生才能使我们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赵云花.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教育发展观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7(4):36-37.
[2] 吴琪.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