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修德 爱岗敬业
日期:2017/2/17 15:47:11 来源:本站 浏览量:1964
每年《感动中国》都有优秀教师被表彰,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发人深省,他们的师德感天动地、温暖人心,但我觉得师德更多的是体现在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中,用大爱做小事,是教育事业最真实的写照。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关心的动作,一个欣慰的表情,点点滴滴都折射出教育博大的爱,都是师德的体现。今天我将从下面四个方面归纳一下我对师德的理解。
一、爱岗敬业,用心育人
教育工作中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因此,我在任何时候都提醒自己,不能单单做个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要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精髓,让自己朝一个合格的教育者的方向去努力。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享受激情飞扬的高校教育生活。每当站在讲台上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就觉得心情特别好,生活琐事都不见了,这时候我面前只有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一颗颗青春激扬的心,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思考、分析、总结,一起收获知识、放飞梦想。
每当过年过节收到同学们的祝福,每当同学们和我说:“老师,我找到工作了”“老师,我现在在项目上工作,一切都好”“老师您现在工作忙吗?想和您聊一下”……这些话语无一不使我感动,此刻我觉得自己是富有的,幸福的,也是自豪的。
二、爱是师德之魂
十几年的教育工作实践给我的感受是,你爱你的学生,你的学生就会爱你,只有爱他们,才能教育好他们。我们从事高职教育,学生已基本成年,我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朋友和亲人,遇事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平等交流,充分沟通,深入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让学生接受的方式去引导并传授知识技能。
基于我们学校生源素质的实际情况,相对于一些重点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热情,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自律能力,甚至缺乏一些为人处世和交流沟通的基本生活能力。面对这样的学生,强烈的爱心、良好的耐心、充分的责任心、灵活的教育方法和沟通方式是开展有效工作的保障。我班里曾经有一位同学,从小是爷爷带大,性格孤僻、内向、自卑,不喜欢和同学们相处,整天一个人打游戏,晚不睡早不起,旷课、迟到是常态。我发现后先向同宿舍的学生了解情况,后来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以朋友的身份和他聊天交流,发现他对老师讲的话并非不听,对老师也还尊重。通过沟通才知道他从小身体不好,上学一直断断续续,成绩一直比较差,这样日积月累他心里有些自卑情绪。在我的耐心引导下,告诉他大学生活又是新的起点,与以前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直接关系,只要努力学习一样可以跟得上。刚开始他不适应,偶尔还会迟到,旷课,但和他聊天次数多了,他一是不好意思让我操心,二是自己慢慢也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慢慢的他改掉了旷课的坏毛病,最后顺利毕业并继续在本科院校学习。过年时他给我打电话说了在继续读本科的情况,他现在重拾信心,家人也倍感宽慰。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暖暖的,我的爱心付出得到了非常可贵的回报。
三、与时俱进、提高素质,做一个有“才情”的老师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几乎是无所不知的,有问题找老师。如果学生问我问题时,我解答不清,或者完全不会,学生一定会露出惊愕的表情,“老师您也不会吗?”因此,教师必须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社会见闻,必须做一个终生学习、始终站在知识前沿的人。而在这个信息社会,学生能够非常便捷的获取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教师要处理好“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对我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精神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四、事无巨细、尽善尽美、方显责任心
任职以来,我对待教学一丝不苟,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对待“备、教、辅、改、考”的每一个环节。充分准备每一节课,绝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同时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对知识点作出相应的扩展。每次备课前都深入研究挖掘教材教参,同时阅读大量课外刊物,上网学习相关的精品课程,取其精华;上课时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经常提问学生,尤其是有同学开小差时通过提问提醒同学们注意。
我一般上几次课后就能认识大多数同学,并准确叫出他们的名字,这样的好处是如果上课不听讲就提问一下,同学们会觉不好意思,觉得老师都能叫出我的名字,给予了我充分的尊重和关注,下次不听讲就会被老师发现了,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听课率。
这些都是一些常规的工作,一些细微的小事,我把做好每一件平凡小事当成一种历练,把常规小事做到完美当做一种修养,把岗位当做责任,关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学生的每一点细微变化。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我觉得这就是责任心,也是我给予学生的关爱之心。坚持不懈的做下去,成就平凡的伟大,普通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