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发表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心理学知识的运用

日期:2007/11/14 9:12:37     来源:本站    浏览量:1756


来源:院学工处


    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需要深入研究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和新特点,而且需要深入研究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研究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很好的形势: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各地创造了不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鲜经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这些都是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给人们的心理发展和思想观念带来重大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由静态、狭隘、封闭逐步转向动态、系统、开放,人们的眼界变得更加宽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思想变得更加复杂。面对这种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那种凭感性经验支配的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向符合人们思想活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转变。

    近些年来,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将心理学知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一些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实践证明,将心理学知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创新的一个成功办法。

    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人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间充满着诸多矛盾。如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规范与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教育者、被教育者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在深层次上体现在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因素中,在浅层次上表现为人们某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据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进行的,而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受制于心理活动规律。过去我们一些同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视人的心理作用,忽视人的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难以使被教育者产生心理共鸣,效果始终不够理想。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侧重于从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生理机制方面来研究人。运用心理学知识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增加教育的科技含量,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其实,我们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原则、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原则,因人施教法、寓教于乐法、典型示范法等,这些原则和方法之所以管用,主要是它们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符合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今天,我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并进一步开拓、创新,运用心理学知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而用这种客观规律来指导实践,这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要把思想工作做到人们的心坎上,就要了解和掌握人们的心理。人的行为和表情是人对某种客观事物的特定反应,是受人的心理支配和调节的,是人心理活动的直接表现。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又会在人的行为和表情中显露出来。我们在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前,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被教育者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可以掌握被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及时抓住其思想和行为的苗头,这有助于我们增强思想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把工作做在前头;我们在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被教育者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把握被教育者的思想动态,控制和引导其行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广运用心理学中的心理引导、心理相容、心理共振,以及心理威慑、心理趋同等一系列心理原则和心理方法,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很有帮助的。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很多心理学方法都可以借鉴和运用。针对当前人们的心理状态、思想状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我认为特别需要着重掌握和运用好以下几种心理学方法。

    掌握个体差异理论,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针对性不强,“一刀切”、“一锅煮”现象比较普遍。运用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理论,是解决针对性不强的一种有效办法。我们知道,在实际工作中,被教育者都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人,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个性心理差异。所谓个性心理差异,是指人在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三方面。只有了解和掌握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首先要注意了解人的气质特征,进行因人施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气质有多种。懂得了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就可以在教育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各种类型气质的人的积极方面得到发展,消极方面得到克服。其次,要掌握人的性格特征,进行个别施教。性格是表现在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性格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必须针对具体人和具体问题用具体方式去教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再次,要注意人的能力特征,进行因材施教。俗话所说的“能力有大小”,就是讲人们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同时,就每个人来说,能力在不同方面、不同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根据不同情况,把处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研究特殊心理活动,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与教育者愿望背道而驰的心理。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教育者说过头话。教育中夸大其词,宣传某人、某事过了头,使人产生反感。二是缺少教育艺术。教育者在做思想工作时简单粗暴,讲课枯燥呆板,使被教育者感到厌烦。三是对被教育者的好奇心不善于引导。好奇心是人们探索新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方式,如果引导不当,往往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例如,你越说这部小说、这篇文章不好,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受好奇心的驱使就越想看。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主要做法是:第一,教育要坚持实事求是。教育者要讲真话,不讲假话,讲真道理,不讲假道理。无论是教育群众,还是宣传先进,都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要文过饰非。群众心里有杆秤,只要我们说实话,他们就会觉得可信。第二,提高教育的艺术水平。教育者要注意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掌握教育的科学方法,讲究艺术性,增强感召力。第三,教育者要同被教育者心理相融。心理相融表现为互相信任、感情融洽。教育者态度诚恳、感情真挚,讲话多一些人情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就会情感相通,道理就容易被接受。第四,对青年人的好奇心要善于引导。对不好的作品不一定都要禁止,有些可以在青少年接触前打一下“预防针”,在接触中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削弱青少年对教育的逆反心理,还能培养其自我教育本领。

    养成良好心理素质,增强自身人格魅力。人格,一般是指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很好的工作能力、教育艺术等条件外,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靠自身人格力量感召被教育者,使其心服、口服。实践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能够积极地影响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决策、实施的心理过程,而且能够对被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如何,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有许多先进模范人物,焦裕禄、孔繁森等,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本身就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在新形势下,随着人们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非权力的权威影响会日趋增大,要想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教育者必须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身人格魅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身的人格魅力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注意克服先天生理素质方面的不足,包括性格、情绪、智商等方面的缺陷。其次,要加强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要努力激发和维持自己良好的情绪状态,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自信的心境;要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襟怀坦白、诚实正直,作风民主、公道正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要既做真理的传播者,又当真理的实践者,通过自身的良好形象去感化人和激励人。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发挥巨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