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党校

十七大报告解读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日期:2007/11/5 20:54:55     来源:本站    浏览量:1379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党的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历程和显著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而继续奋斗的重要思想观点。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在根本上是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系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搞多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搞多久。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党历来是高度重视的。胡锦涛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紧密结合新的实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是我们党以往奋斗实践的一个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党继续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庄严承诺。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自己的一切奋斗就是在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全面规划党和国家事业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目标任务,并带领人民为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而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政治发展成就,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人民权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政治保障。面向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然不断提高,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继续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一个重要奋斗目标和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

    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与全面改革的内在关系以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和社会基础,为我们正确处理政治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体制改革的关系、正确把握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提供了重要理论和政策指导,对我们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回顾改革开放29年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同整个改革进程相协调,扎实地向前推进的。我们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不断推进,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胜枚举。
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是由政治体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人民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决定的。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既是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强大动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进程,而必须同这个总进程相协调、同步伐。这就决定了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要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推进。必须清醒看到,无论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相比,还是同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的新期待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都还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环节。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对政治体制改革作出的部署,坚持从国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总结和科学运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让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一以贯之强调和坚持的重要思想观点和重要指导方针。胡锦涛同志强调,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为警戒。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们能够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不是保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就是要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是不是得到巩固和提高,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是不是得到保持和发展,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积极性是不是得到有效调动和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是不是在有序扩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是不是在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不是在不断发展。只有正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了以上要求,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基础,确立了正确方向,开辟了广阔空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路径,就是大力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一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要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善于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完善选举制度,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

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调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三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党和国家总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

    四是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发展基层直接民主,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五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划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公民是社会成员的法律身份。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国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基本道德标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全社会政治素质。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应当加强民主政治方面的公民意识教育,从法制、道德、核心价值体系三个环节入手,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一是加强公民的法制教育。公民意识的法制教育,核心是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功能,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机制实现的。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在法律框架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才能够实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二是加强公民的道德教育。一般认为,法律所规定的义务是最低道德标准,道德属于法定义务以上行为规范。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通过加强公民政治道德教育,提高公民政治道德素质,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政治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政治道德目标,更为理性地对待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诉求,做有政治责任感的公民。
三是加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以此来引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并要求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这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基层民主的高度重视,顺应了扩大广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客观要求,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基层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管理层次较多,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心在基层,基层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民主同保证人民合法权益密切相关,这一切决定了,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是我国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成功经验。事实证明,发展基层民主,是提高人民群众政治素质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人民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把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扩大民主意愿的准确把握。必须看到,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虽然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与扩大人民民主包括扩大基层民主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全面做好发展基层民主的工作,扎扎实实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并强调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从制度上保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如果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不解决,政府与企业的行政关系和资产关系不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就不可能完全确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就不可能真正形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加强,对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群众文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不增加,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将受到很大制约。政府财税体制不完善,税收调节不健全,转移支付不规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任务就难以完成。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政治领域各项改革的重要推动因素。如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搞好,不仅直接影响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诸多方面,影响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能否顺利展开,关系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充分的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五次机构改革,政治职能转变取得重要进展。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基本要求相比,政府机构和政府职能仍然存在着诸多不相适应的方面。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一个举措就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实行大部门体制,是指把政府相同或者比较相近的职能加以整合,归入一个部门为主管理,其他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如“大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或者把职能相同或者比较相近的机构归并成一个较大的部门,如能源、交通、农业、信息、社会保障、知识产权等部门都有整合的必要和可能。所谓大部门、小部门,也是相对而言,关键是部门职能配置上实现有机统一,有利于明确责权,有利于协调配合,有利于行政问责。在我国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的方方面面,必须在中央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规范权力运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的重要经验和实践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的规范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对于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意义十分重大。

    第一,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当前完善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的客观需要。这些年来,我们在强化权力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强权力制约方面,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的权力仍然得不到有效制约。按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通过适当分解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努力形成不同性质的权力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做到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高效,监督更加有力,从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

    第二,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一些进展。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按照权力制约的特点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强调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在党内决策权方面,通过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减少地方党委副书记职数等,以更有效地发挥党代会和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在党内监督权方面,通过制定并颁布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巡视制度,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制定并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和函询等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权。政府机关把科学民主决策、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作为政府工作的三项基本准则,并以此来部署和开展行政工作。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是经过努力可以行得通、办得到的。

    第三,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落实。当前,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要求,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巩固以往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在党坚持依法执政、扩大党代会和全委会的决策权、强化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权,在发挥人大对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制约监督作用,在规范和公开行政权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二是要健全各部门各系统内部权力的合理配置,严格划分不同权力的使用边界,加强对权力使用的规范和限制,形成部门内部的权力制约与协调机制。三是要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把不同权力的行使通过法律和规章确定下来,纳入法制化、程序化轨道,保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四是要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以及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五是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