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发表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日期:2007/9/5 19:26:41     来源:本站    浏览量:1739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党办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全会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  共同理想  精髓  荣辱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一科学命题,并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建设途径,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一、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与信仰、真理与价值、规律与规范的统一,它既包含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显示出一种公正的价值判断,又包含着一种进步的价值准则。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具有科学性,它把客观实际作为价值根据,把实事求是作为价值前提,遵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证明着社会主义的历史价值;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具有先进性,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价值反映、先进文化的价值体现和先进社会制度的价值内核,承载着社会主义的先进价值;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具有人民性,它来自人民的愿望,服务人民的利益,维护着社会主义的主体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地位看,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当中,我们党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巨大历史性成就。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把代表人类价值思想前进方向、体现先进社会形态发展要求的价值思想作为根本。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就是从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始的,教训非常沉痛而深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信念和目标

    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共同理想,也就失去了民魂国魂,就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当前,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共同理想,为伟大事业的成功提供精神动力。在当前社会生活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形势下,更加需要寻求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更加需要用共同理想引导和激励全体社会成员向一个目标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共同理想,体现了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大的广泛性和包容性。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富裕殷实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共同为之奋斗,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统一社会意志、集中社会智慧、激发社会活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精神保证。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全国各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在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体系的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个文化价值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的因素,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还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其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代价值观。它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具体行为准则

    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剥削阶级社会里本位价值有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等,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本位价值就是劳动,是否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耻的基本标准。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之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义利关系的处理也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基本规范。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我们党在新时期以实现“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为共同理想的思想方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光辉步伐,让亿万华夏儿女感到振奋,充满信心,在世界影响中举足轻重。当然,古人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前行的道路纵然曲折,肩负的担子固然沉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亿万人民是不可战胜的,祖国的繁荣昌盛与富强必然在伟大的实践中不断的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
          2、<<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7年01期 陈亚杰
          3、<<道德与文明 >>2007年01期 田海舰 、 戴沐